共同的世界 —— “走进联合国”青年访问团7月20日侧记

唐杰

读书,呼吸新鲜空气,有一张柔软的床。吃饭,不想吃肉而选择减肥沙拉,用热水给自己泡一壶茶。这些我们每天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于世界上很多人来说是奢侈的权利。准确来说世界上还有6850万人因为各种原因流离失所。他们被贴上了难民的标签,注定无法回家,或者找到一张稳固的床。

在中国不断繁荣的今天,年轻人看到的世界往往是美好的。战争、硝烟、流亡,这些词语在小说和新闻中出现,但是很远很模糊。事实上,现在世界上的难民数量达到了二战以来的最高峰,其实52%是孩子和青少年,或许没比我们小多少。电视上展现的安置营只是杯水车薪,一排排整齐的临时房,一碗碗热腾腾的肉汤,这些只是少数幸运儿能享受到的天堂。

image.png

“北京的人口有多少?”大概2000万。”“对,那就是联合国难民署需要安置安排的难民数量,他们分布在全世界。联合国难民署目前在126个国家有约10000多名员工,然而这个数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能够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总部看到的员工只是极小一部分,大部分员工在前线战斗。他们是勇士,需要调动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等各类资源来保护这些为了生存而努力的人们。

找到安置地和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已经很难,然而安置后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更为棘手。他们是异类,是陌生人,是充满恐惧的人,也是制造恐惧的来源。在当地人眼中,难民就是这么一群人。文化、宗教、生活习性、语言等各方面为安置设置了重重障碍。在昨日世界卫生组织的交流中,张军博士便说,当他们知道在WHO总部边上将要建造一个大型难民安置营时,每个人还是感到了不安和恐慌。然而经过接触才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心里的障碍,为双方的交流设置了障碍。

世界很美好,但也不美好。我们要看到进步的一面,更要看到未来努力和前进的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温饱幸福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是包含了每一个有家或者渴望有一个安身之处的人。尝试包容,尝试伸出援手,尝试问候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