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珏:“走进联合国”国际青年访问计划特别征文




WechatIMG2184.jpeg


胡玮珏


外交学院 国际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学士


2019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秘书长、吴建民大使奖获得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地不断增强,中国外交亦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和领军者。中国一直致力于开放包容和平普惠的外交原则,当下坚持多边主义的意义远远超过以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封闭、竞争激烈的世界大环境。这是中国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国际环境下的严峻挑战。

成立于1945年的联合国如今已走过了74个年头。联合国的宗旨和工作以《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机构目标和原则为出发点,其行动使命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人权、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际法。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发展,当下联合国的角色超越以往。它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和平正义的希冀,是国际格局下必不可少的规则制定者,更是积极发展多边主义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如今,联合国已发展为架构最为庞大、广泛的国际组织,包括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6个主要机关,12个附属机关和18个专门机关,且共有193个国家成为会员国。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联合国继“千年发展目标”后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意在于2030年之前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现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世界绘就蓝图。

联合国是国际舞台上的引领者,其所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在未来的发展中指引方向,在促进全世界共同繁荣的同时,也为未来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努力的目标。从保障人民生活福祉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到促进绿色经济、产业创新的发展,再到伙伴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了各个世界发展的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出,消除贫困必须与一系列战略齐头并进,包括促进经济增长,解决教育、卫生、社会保护和就业机会的社会需求,遏制气候变化和保护环境。

在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联合国将“消除贫困”摆在了第一位。尽管全球贫困率已大幅度减少,但在发展中地区,仍有10%的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数百万人的每日收入勉强高于这个水平。贫穷并不仅仅代表较低的收入和艰难的生活,更表现在饥饿、营养不良等健康方便,并进一步影响到未来的教育发展、公共服务乃至国际社会整体环境的发展。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正体现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其所扮演的角色。在国际环境中,国家之间的实力和发展水平差异悬殊。发达国家具有完整的治理结构、繁荣的经济产业发展以及更为强势的国际地位;而相较之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资源和国家实力上便显得较为弱势。但发展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需求,更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目标。因此,如何使得国家间能公平公正地进行对话,如何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也能传递的更远,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便是联合国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联合国在国际舞台上存在的重要原因。

1971年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时年32岁的吴建民大使成为常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也是从那时起,吴建民大使与联合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初至联合国工作的那几年年,吴建民大使仔细观察联合国这一多边外交舞台上各国外交官们的风采和说话方式,并不断积累学习,为中国探索其外交特色。吴建民大使作为第一批赴联合国工作的代表团成员也对国际场合中的外交工作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参加不同国家组织的招待会,吴大使意识到这其实是各国代表了解中国的良好契机,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和接触,外国代表团可以对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有更好的了解,也可以利用这种机会表述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态度,与他国代表互相交换意见。

在吴建民第二次来到联合国工作的那些年,改善中苏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头工作。吴建民大使也给当时的自己立了几个个人目标,其中之一便是用英文演讲。在一次有关人口问题的讨论会上,吴大使作为中国代表就中国的人口现状、人口政策及实施这个政策的效果和影响等发表了精彩的脱稿演讲。他成功的英文演说成功树立了中国外交官的形象,一改国际上对中国外交的刻板印象。吴大使开放的外交态度也获得了许多政界和外交人士的注意,他们愿意与吴大使交换国家在不同事务上的立场和看法,其中便不乏美国的前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马歇尔·格林等政界人士,以及苏联的外交官员。畅通的交流也使得中美苏三国,尤其是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有了很大程度上地改善。

吴建民大使开放、包容的外交风格使得世界各国愿意与中国进行交往,愿意与中国交换意见。吴大使也深知外交不仅应从国家自身的利益出发,更应站在世界的角度,彰显中国的大国魅力。吴建民院大使在处理对外关系上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坚持温和的外交政策,支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也是中国如今能在世界大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

在吴建民大使的外交生涯中,由于其温和、克制的外交风格被称为“鸽派”的典型代表。亦有众多人认为在对外谈判时应采用更为强硬的处事手段,甚至动用军事力量,以维持大国尊严。但是吴建民大使一直坚持其外交态度,也因此饱受争议。顾维钧曾说过外交的本质是相互妥协,是用非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相比硬邦邦的军事力量,强调妥协的外交整体看确实是软的。但对外交软硬的认识,还可以从捍卫立场的意志,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加以区分。立场坚定但手段富于弹性和灵活,其实使得判定外交的软硬并非那么容易。曾有人说听吴建民对国际事务、中国外交、世界如何看待中国、中国如何看待世界的观点,不会让你有“很过瘾”“太爽了”的感觉,不能满足你的义愤填膺和热血沸腾,但能让你冷静下来去思考,让你即使不接受他的观点但能尊重他的风度和人格,让你有所经历后更觉得有道理,让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阅时被他打动。在一片狂躁之中,在充斥着极端思维和各式嘴炮的舆论场上,你更能体会到他那些冷静声音的可贵。

吴大使曾说,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三要三不”——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这是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是中国在国际世界中所一直坚持的多边外交原则。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旨在各国能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合理关切,谋求各国的共同发展。这一理念多次在世界级会议中被提出,并被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中。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上多个国家普遍认同的,也是在未来发展中所应坚持的发展原则。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中国一直以来坚守和平合作的信条,倡导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更是多边主义外交中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地高速发展,多边主义外交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存在不稳定不确定的特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崛起使得国际社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这更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面对当下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国在多边外交上的坚持也为那些一直倡导支持多边主义的国家打了一针强心剂。

作为21世纪以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大国之一,中国勇于担当起其自身的大国责任,肩负起自身的使命,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关系,倡导国家间的沟通顺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反对霸权主义,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鼓励国家间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间的流通,力求创建一个兼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环境。

最后,我想表达自身对“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的想法。作为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组织者之一,我们每年都将青年作为大会的主题,无论是2018年的“青年责任,共同命运”,抑或是今年的“青年携手,大道同行”,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青年在当今和在未来世界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于我而言,青年不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世界的希望。因此,“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于当代青年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青年们有机会接触到外交前线的工作者,感受外交风采,为个人未来的学业、职业发展道路设立目标;青年们更能借此机会拓宽个人视野,增长见识,在世界舞台中发出青年之声。

当今世界大环境日新月异,无论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当代青年都应时刻关注时局,有较及时而透彻的了解。缺乏世界观和全局观极易让自身变得孤陋寡闻,和别人信息不对称,无论是在交流还是个人发展过程中都会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成为别人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积极倡导多边外交,大国外交,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需要青年一代的关注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