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逸:“走进联合国”国际青年访问计划特别征文

WechatIMG4015.jpeg


吴潇逸


外交学院 英语系  学士


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副秘书长


2019 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吴建民大使奖



吴建民大使于2008年卸任外交学院院长一职,7年之后,我入读外交学院英语系,成为了一名英语与国际问题研究方向的学生。遗憾的是,我与吴大使从未有过直接的接触或交流,也并未在他院长任内有幸进过他的课堂、做过他的学生、亲眼目睹他在校园里的亲切身影,唯独有一次。2016年3月30日,老院长回到外交学院,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准确认识今天的世界”的讲座,礼堂里人头攒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外院人对老院长的深厚感情,对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崇敬,和对外交事业的近乎使命般的憧憬。时至今日,这场在校园内举办的讲座仍然令我印象深刻,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够将外交家的翩翩风度和坚定气魄如此具象地展现在我眼前,也从来没有人能够将看似复杂难解、陷入迷雾的国际形势与热点问题剖析地如此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翻开笔记本,我仍能回想起当时吴大使重返外院传道解惑的满腔热忱。他一开场就对有志投身祖国外交事业的外院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应具备大格局、大视野;二是要坦荡直言,因为“君子坦荡荡”;三是做到善听勤思,有心意、有见地。[1]回溯吴大使的职业生涯,他总是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正如当年他在讲座上抛出的第一个、也是贯穿全场的问题“世界大变化指的是什么变化”所揭示的那样,真正伟大的爱国者总是将祖国和人类的福祉视为终身的事业,倾洒汗水和激情。吴大使曾不止在一个场合提到,当今时代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变为和平与发展,我们应当摒弃零和博弈(zero-sum games),拥抱双赢方案(win-win solutions);他勉励我们读一读《联合国宪章》,深刻领会那句“使后代免受战争的浩劫”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不可避免地讲到中国外交,再三强调中国外交战略是要和平、要合作,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他十分重视领导力的构建,告诫我们要有见识和自己的主张,审慎对待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等这类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讲座结束前,吴大使最后提到希望青年一代努力耕耘,致力于读懂中国。

一场讲座不过短短一两小时,却让人觉得醍醐灌顶,颇有荡气回肠之感。听着吴大使谦虚、淡定、理性地与同学们进行问答交流,我也沉浸在了这样一场难得的学术探讨中,感慨青年学子在外交事业上拥有的广阔天地,和勤恳学习的紧迫性。谁料3个月后,吴大使遇车祸不幸离去的消息传来,震惊错愕的情绪涌上心头。我再次回忆起了短短3个月前与吴大使的一面之缘,开始不断反省自身是否在朝着他所希望青年人前进的方向迈步?我渐渐清晰地感受到,吴大使的影响在他离开外交学院后并没有消失,得益于吴大使的卓越见地和广博人脉,外院陆续开设了多门课程、讲堂、论坛和交流活动(如名师学堂等),并坚持开展了下来,诸多宝贵的思想财富惠及了之后的一届届外院人。幸运的是,外院虽“小”,视野却愈发开阔起来。事实上,我在外院学习生活将满四年,许多授业老师也是吴大使的学生、后辈和挚友,他们的理念往往与吴大使不谋而合,也对我自己产生了极大的引领作用,或直接或间接,都令我受益匪浅。这种引领作用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时刻重视外语学习,为最终成为一名具有顶尖水平的国家级翻译不懈努力;二是要终生重视沟通交流,以更优雅的姿态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吴大使曾说过,如果要真正成为合格的外交官,要在世界范围内走动,仅一门外语是不够的。语言是外交工作者必备的武器,也是捕捉更多机会、提升人际交往水平与质量的利器。[2]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世界青年民主联盟交流过程中,吴大使凭借自身的学习热情与毅力,在担任法语译员之余逐渐熟练掌握了英语和西班牙语,顺利开展了多语种的工作,这在旁人看来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即使对专业译员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天赋与高强度的训练,也几乎不可能做到三语甚至四语之间的流畅互译。另外,吴大使并不只是单纯地担任翻译工作,他在不同语种的无差别转换间充分实现了交换意见、彼此对话、思辨论道,突破了翻译原有的职业局限,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言为心声、以诚待人,这对有志于未来从事外交翻译工作的我来说无异于一位职业发展上的“偶像”。去年我报考并顺利通过了外交遴选考试,有机会公派赴国外交换学习,面对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我受到吴大使在不断放置的语言环境中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的经历的启发,在不断精进自己的英语口笔译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第二、第三外语的拓展学习,为最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级翻译和外交外事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内瓦期间,包括后来在外交学院当院长的时候,吴大使都特别注重青年干部的培养。一个国家的前途,包括外交事业的前途,关键在年轻人。随着中国参与21世纪全球大讨论的程度不断提高,努力为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需要更多深刻理解社情民意和国情世情的可造之材,他们将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一面旗帜、一种号召,在交流中构筑互信,消除隔阂,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吴大使精神的可贵之处亦在于意识到外交事业应当服务国内大局发展,好的外交从来不是独立的、割裂的、单一的活动,胸怀祖国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期间我曾前往曼谷参加亚太青年交流计划(Asia-Pacific Youth Exchange)这一地区性的青年活动,以文化为切入点,传播中国青年对参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行动的见解,在与不同国别的团队成员共同合作中,培养青年实践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相关能力和必要技能。在活动中我结识了来自各个亚太地区国家的代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与他们在项目结束后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的工作(其中还包括筹备成立外交学院国际组织及人才发展协会)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时光,正是在丰富的模拟联合国活动中,我深切领悟了吴大使所倡导的“敬、诚、当、效、听、让”交流六原则,与同龄人分享“合作、平等、民主”的联合国理念。诚如吴大使所言,外交智慧是不断积累的,外交官是个迷人的职业,当我们为自己所信仰的事业倾其所有奉献一生,我们更能保存那一份珍贵的赤子之心。

吴大使的知行合一的外交生涯,启蒙了我的学术观点,开拓了我的全球视野,更奠定了我投身祖国外交事业的坚定决心。一路走来,我始终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信奉实践出真知,亦赞赏实干家的精神。在外交学院,我的身边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出色的同龄人和前辈们,他们和吴大使一样,充满理想,满怀热血,对未来充满期待,也对国家民族有着大爱,令我为之动容,也深深仰慕他们精湛的才学和深厚的情怀,砥砺奋进、家国情怀似乎成为了经历过吴大使任院长后的外交学院的一种独特气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吴大使从未真正远离我们。在吴大使的影响下,我努力试着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各种类型的新鲜事物,打开内心拥抱新思想新观点新未来,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优势所在。2019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开幕在即,作为大会活动内容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是进一步弘扬吴大使外交理念与智慧的绝佳机遇。当今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全球目光聚焦中国和平发展的路径,中国青年也应当在国际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阐释自己的主张,不畏惧亦不怯懦,不激进亦不狭隘。这是时代造就的独特挑战,更是我辈应当抓住的重大机遇。日内瓦作为世界著名的联合国城市,不仅是众多国际组织及其总部和各国常驻代表团的所在地,更是国际人才和世界公民意识的重要培养地,拥有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浓厚的国际主义氛围和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我相信这次交流计划意味着了解、友谊与合作,也预示着未来会有更多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参与海外交流实践,我更希望凭借本次交流计划的丰硕成果,将中国与世界的创新点结合起来,最终为祖国与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独有的贡献。


[1] 吴建民:《准确认识今天的世界》。

[2] 吴建民:《吴建民谈外交》,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