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霖:“走进联合国”国际青年访问计划特别征文

02.png


刘一霖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模联社团2020届学术总监


2018和弈模拟联合国大会创办人兼秘书长


2019 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吴建民大使奖




世界终究是世界的

《礼记》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作为地球的子民,国与国之间也一样,只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赢共生,促进大同。但今天的世界政治受到了单边主义的挑战,国际形势与关系波诡云谲,这更加需要各国回到多边外交的正道上来。对于外交,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知。

首先,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应重塑自我,尽快摆脱西方霸权主义的裹挟。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termined to save succeeding generations from the scourge of war, which twice in our lifetime has brought untold sorrow to mankind."

这是《联合国宪章》的开篇之语,也是联合国的宗旨。虽然七十多年来并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局部冲突却从未曾停止过。而且经济、文化之战甚至比热战对一个国家、民族的打击更残暴、更沉痛。邓小平同志也曾经说过,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难题,即和平与发展,不管是世界还是中国,既要和平,又要发展。那么外交就是要为这两个主题服务的,联合国就应该去解决这两个问题。没有和平一定没有发展,反之要和平,要需要发展的实力保障,因为弱国无外交。美国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上性情乖戾、长臂管辖,都是因为他有美元大棒。问题是每一个主权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发展的权力,世界应该是平等的。今天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流行疾病、跨国犯罪、毒品交易等诸多难题和挑战。人类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应对、才能生存。因此,世界和时代都呼唤联合国在这上面发挥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甚至在促进各国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都极为有限,在国际舞台上,世界人民越来越听不到联合国的声音,越来越觅不见联合国的身影。我觉得联合国至少应该从这个几个方面改变现状:一方面,联合国应改善国际争端解决解决机制的效率。如真正在杜绝干涉国家内政,蔑视他国主权的行为上有所作为,包括有效制止绕过联合国的单边行为。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方面强调国家间的义务等。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互信是国际合作的根本基石,很明显,当今世界民粹主义仍大有市场,民族间的融合、包容举步维艰,这已成为局部冲突的主要根源。大力倡导公共外交为基础的多边交流机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为重要的是,联合国应在机制建设等方面给以中国为代表的负责任的国家和国际力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作用,引导全世界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殖民体系成为过去,零和思维是历史倒退,不管是中国的发展,还是中美贸易争端,都证明了合作才能共进步,对抗只能互伤害。联合国有责任让有担当、有胸怀、有远见的国家力量成为世界的火车头和领军者。综合以上三点,联合国不能疲于到处给单边霸权主义分子擦“人道危机的屁股”,更应该举正义的大旗,吹共赢之号角。

其次,谈到公共外交,就不可回避地要谈到吴建民大使的外交主见和风格。在我看来,吴大使强调积极沟通和交流的公共外交就是多边外交的典范代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大国胸怀的策略一定会让中国形象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绽放异彩。吴大使在外交上的贡献大概有四点让我印象最深:一是外国人熟悉和能懂的沟通方式展示中国。外国人对中国的一些看法有偏颇、不客观,很重要的一点是交流。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二是摒弃所谓的“弱国心态”,彰显大国胸怀。没有必要的激进和强硬,会正中阴险家“中国威胁论”的圈套,而承认和包容少数国家对我国快速发展的妒忌和恐慌,恰是中华民族自信、大度以及与人为安的体现;三是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互为补充、齐头并进。这样的国际关系才能既枝繁叶茂,又根深蒂固,既有板有眼,又水乳交融;四是用中国发展的自信面对多边外交的前路坎坷。秉承习主席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目标,依靠祖国“四个自信“,本着“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的远见和大度,使得多边外交之路在中国不断崛起背景和形势下,越走越宽。

再者,作为一个有志于外交事业的中学生,我对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外交领域的推动作用持乐观态度。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挑战,但在我国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坚持多边外交,坚持主动出击,逐步树立大国地位,彰显大国担当,是历史和现实的选择。具体来说,我想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工作要坚定而持续地推动:一要文化先行,让世界充分认知“和为贵”的中国外交文化,持续在外交领域讲好中国故事。偏见源于不了解,狭隘归于太无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蓄,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广泛地向世界传播,世界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接纳中国。二要让“一带一路”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倡导,是多边外交的物质基础。只有世界人民从中国的发展中真正得到实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外交才能从根本上被这个世界广泛接受。用铁的事实,变“中国威胁论”为“中国友好论”。三要推动以民间交流为先锋的公共外交活动,为官方外交铺路搭桥。民间外交形式灵活,话题接地气,有时甚至可以为官方外交破冰(比如中日关系史上的“乒乓外交”),同时在正式外交基础上又能牢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四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培养以外交为己任的人才队伍。不管是专职的、兼职的、政府的、民间的、理论的、商务的,有一支足够强大、足够爱国、足够专业的外交组织和人才队伍,才能完成如此繁重的介绍中国、展示中国的任务。五要在国际事务中当仁不让地树立大国形象与担当,在外交上克服弱国心态。不管是政府还是人民,都应该以大国心态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天下有大勇者”并非“匹夫见辱,拔尖而起”而是“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的人,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才是中国外交应有的品质。

最后,就我个人来讲,我是把“为有中国烙印的多边外交贡献力量”作为人生梦想的,我也非常期待能入选“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那将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起点。迄今为止,我已经组织或参加了近20场模拟联合国活动。至今没有真正接触过联合国的“真面目”,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跼。想要发挥中国在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那就必须掌握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了解谙熟联合国的运作机制,我特别期待。模拟了这么多次联合国的议事情景,真实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成为外交战线上的一分子,那我定会因为代表祖国在国际事务中樽俎折冲而自豪。

我还想通过交流计划的视角了解世界。中华民族虽然有着56个民族,但全世界有近2000个民族,学会与他们沟通交流才能让世界都了解中国,这个工作既富有挑战性又令人兴奋。

我还想通过交流计划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世界的舞台上必须要有我们的身姿,我们的魅力。我已经自学了日语。也接触了俄语,还想学习西班牙语与法语等等,这些应该是打开我与世界交流之门的钥匙。我喜欢国学,我研究过枪支管理、青少年禁毒问题、耶路撒冷归属问题、拉加经济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大数据整合等问题,我想作为中国青年在世界的舞台上在众多领域上发声。

所有期待和设想都将化为学习的动力,不管能否获得交流计划的机会,我都将努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者,都将努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添砖加瓦。

如果说建议,我想有两个:一是可否在吴建民大使奖的获奖者中遴选一位学生代表在联合国青年大会或其他类似会议内发表演讲,展示中国青年的国际思维与外交风采,二是本活动主办单位可否考虑设立高中生直通外交学院的通道,遴选优秀生直接可进入外交学院学习。

立足祖国,放眼世界,是我努力的方向,不管前路如何,在外交建设的道路上,我必将“我以我血荐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