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远:“走进联合国”国际青年访问计划特别征文

WechatIMG2159.jpeg

鲁志远


外交学院英语系


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学术总监


2019 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吴建民大使奖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 2018 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指出,当今国际形势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单边保护主义不断蔓延,现存国 际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传统热点纷争挥之不去,气候变化、难 民等非传统安全难题接踵而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断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 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今年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70 周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经过 70 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在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中国顺应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着各国人民过 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在这个百年变局中,中国当然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然而,中国 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就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平发展、携手合作。

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开放、合作共赢、稳中有进、引领潮流。扩大开放是中国外 交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高举的一面旗帜。面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我国坚持一贯的支持全 球化的进程,支持自由贸易体制,支持多边主义规则。从主场外交到多边外交,从政策宣示 到举措落实,中国不断对外扩大开放,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 议,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正如习近平主席 2017 年于达沃斯和 日内瓦的演讲中所提到的,新时代的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最突出的亮点。2019 年 月,中国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 际合作高峰论坛,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国家越来越多,“一带一路”精神被写进 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中,成为国际合作 共识。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为促进全球合作和 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必将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支持,展开更光明广阔的前景。

稳中有进是中国外交努力实现的目标。面对复杂纷纭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中国冷静应对, 积极作为,不仅保持了同主要大国关系的总体问题,同周边国家关系也实现了全面改善和发 展。

引领潮流是中国外交心系天下的情怀。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支持 以规则基础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系统在全球治理 进程中发挥关键平台作用。中国在众多地区、国际热点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中国作用。 例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全面履行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承担的国际会议,同时推进 “双轨并行”;在伊朗核问题上,继续维护全面协议;在气候问题上,支持《巴黎协定》早 日生效落实。

在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联合国是中国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的很好平台。 长期以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维护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贡献有 目共睹。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维护联合国 权威和地位,是中国外交一项基本政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

联合国在成立七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显著并且不可磨灭的成就,在国际公共事务中 起到的作用难以替代。联合国为全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很多的工作。人的的可持续发展 既包括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我们的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也不能忽视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国际公共 事务管理中发挥了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把它当成一个基本的理念贯穿在了联合国所有的工 作中,为各国处理国际公共事务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并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是中国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 力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当前联合国秘书处系统中有中国籍职员约 450 人,占总人数的 1%。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会费第三大缴纳国。相对于中 国的国际地位,目前我国进入国际组织工作的人员仍过少,尤其是国际组织高层次管理专业 人才极其缺乏。

同时,中国青年对国际事务的热情和关注也越来越高,期待去国际组织工作的人群基数 也越来越大,未来选择国际性职业发展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目前在联合国的中国职员人数远 低于应有人数,这说明中国青年在联合国寻求工作的机会非常大。

吴建民大使奖“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就是这样一个项目,专门设立帮助有志于 未来前往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工作的青年前往真正的联合国体验国际组织的运转流程、 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官员直接交流。这个项目能够走访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

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参观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与联合国官员交流、对话,甚至旁听有 关国际组织会议。通过与各国际组织专家的座谈交流,探讨多边外交实务,体会联合国等国 际机构的实际运作,青年朋友能够极大的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为青年学子未来投身多边外 交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国际组织出现更多“中国面孔”,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国际组织的中国人 才增加,最终反映的是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不断发展。吴建民大使就曾是“中国面孔”中的一 员,并且激励着无数外交学子们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吴建民先生与联合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他曾在联合国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日内瓦云集 了全球各专门领域的顶级专家,为每年在科教文卫人权等领域不断召开各种会议撰写并发 表大量研究报告,为成员国谈判、拟定国际规则服务。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回忆道,吴 大使强调代表团应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把这些报告的“死情况”与参与谈判和磋商中的“活 情况”相结合,统筹考虑我国国情,分析研究,向国内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在上世纪九 十年代,他便注意到了“艾滋病”传播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提醒国内重视并把艾滋病防 范和治疗工作早日提上日程。在 1989 年的政治风波后,日内瓦人权会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 攻击中国制度、道路及法制的主战场,火药味极浓。吴大使把团里调研组全班人马临时合并 到人权组,出席会议、了解动向,根据会场实际情况准备“炮弹”。开创了调研联系会务实 际,专职调研人员从办公室走进会场的先例。吴大使还利用国内来访、与会团组多的优势, 组织相关干部与其交流,了解国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后给调研组出题“做文章”。

吴大使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的大局观,从全局、全球的高度看问题,“登泰山而小 天下”。他的全局观,既来自他广博的知识面、正确的思维方式、长期从事调研的丰富经验, 也源自于他难得的特殊工作阅历。他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了两任,在联合国总部这 个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前后待了十年。

吴大使曾经说过:“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要做点事情,可以给自己,可以为家庭,也 可以为国家,我选择了第三者。”无论是在做外交官时还是退休后,他的这种爱国心、爱国 情结始终没有变过。他经历了很多重大外交事件、经受过各种考验,他不怕围攻、不避险恶、 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受委屈,他对国家、人民的绝对忠诚与坚定信心,他对外交事业的执着 追求与担当意识,令人十分感佩。

在目前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特别是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大国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像

吴大使经常讲的,克服弱国心态,树立大国心态。所谓大国心态就是要自信、要大度、要宽 容。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好地研究我们的外交应该怎么做。我们如 何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不仅仅成为世界的强国,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世界上受人尊重 的强国。

世界需要“中国声音”,很多国际问题解决需要中国的参与。在中国过去 40 年的发展 历程中,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相关帮助。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际组织也需要中国分享其 丰富的发展经验,中国现在有能力在人力资源上对国际组织提供支持,这对于国际组织的发 展有重大意义。我相信,随着吴建民大使奖“走进联合国”青年交流计划等活动的顺利开展, 国际组织中看到“中国面孔”终将变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