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巨人的时刻到了——2019“走进联合国”青年访学团走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7月19日下午,“走进联合国”青年访学团走访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来自亚洲与太平洋行动部的Mehdi Amri先生和来自国际法与政策部的Masrur Bin Ansari先生与同学们分享了红会的职能、行动与国际人道法的相关知识;之后,访学团还参观了红会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红会的相关工作。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游客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首先播放了红会的介绍视频,使同学们对红会有了整体的认识。紧接着,Mehdi Amri先生向同学们讲解了红会在亚太地区的行动。在亚太地区,红会工作重点在阿富汗、缅甸与菲律宾开展;其中,在阿富汗的行动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且危险程度极高的。红会在阿富汗的行动已开展了三十余年,由于局势的复杂,其危险程度往往难以保障红会工作人员在此的人身安全,使得他们只能选择暂停行动。接下来,Mehdi Amri先生针对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解答。同学们的问题主要针对中国与红会的合作与红会具体行动的开展提出了疑问。Mehdi Amri先生讲道,红会作为中立、公正、独立的国际组织,与联合国等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红会不代表任何国家的立场、不牵扯国家利益,这为其行动的实施带来了极大便利。红会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往往集中于协调工作,共同寻求针对当前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则侧重于与各国政府的信息共享,确保国际人道法的实施。此外,同学们还十分关心红会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询问了如何保障其安全。Mehdi Amri先生指出,红会一线工作人员有许多规定来保障自身安全;而在情况过于危险或红会无法获得关于工作地的安全状况的信息时,只能选择停止工作,来确保这一应受到特殊保护的人群不受到伤害。

 短暂的休息后,来自孟加拉国的国际人道法专员Masrur Bin Ansari先生向同学们介绍了国际人道法及相关的问题与挑战,并通过具体案例以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中国大量合作伙伴开展的工作加以阐述。国际人道法是在某些事务不得不诉诸武力解决、以及武装冲突在现实中实际发生着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作战方法与战争中的人与物的最基本的保护,规定的是最为基础的作战义务。

     由于国际人道法必须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才适用,因此判定是否有武装冲突发生至关重要——非武装冲突时国际人道主义将无法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国际公法。Masrur Bin Ansari先生强调,这并不是唯一的难题,国际人道法的适用区分为国际性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国际性武装冲突受四个《日内瓦公约》及其《第一附加议定书》的约束,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在国际层面主要受《第二附加议定书》约束。而事实上,地区冲突的方式名目繁多,国际红十字会为此只能将每次冲突当做一个特例进行研讨分析。Masrur Bin Ansari先生为了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特地准备了互动式的练习,从简单的国家间冲突(国际性武装冲突),到组织间冲突(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到有些复杂的组织间冲突溢出并波及邻国(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甚至有多国武装部队与东道国政府武装部队一起在东道国境内与一个或多个非政府武装团体对抗(非国际性武装冲突)这样的复杂情况,但这就是现实中红十字会需要判定的事项。最后,他以识别敌对单位这一内容结尾,用一个电影片段讲述了一般民众只要在拿起武器瞄准敌人的一瞬间就成为了可被攻击的敌对单位的重要问题,体现出了战争残酷性,并再次强调国际人道法虽然孕育于战争之中,但是是向和平而生的。


     国际红十字会在人道关注以及参与武装冲突的缔约国和非缔约国的军事要求之间达成了一种谨慎的平衡,有着百年历史的它并非关乎政治,而是探讨如何保护民众免受当今肆虐战火的恶劣影响。它们在极其政治化的环境中保持专业性,在让步和诉诸中庸之间划清界线,成为动荡局势中充当中立、公正行动的令人感动的保障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者心怀对人类的大爱,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战争前线。人道主义作为我们生而为人应具有的精神,理应得到全人类的尊重。然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在人道问题上仍前路漫漫,需要全人类为之不懈奋斗。